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
题图灵感来源吴山专作品《三十二个错别字》
作者 / 星原,Zxx(排名不分先后)
编辑 / 晖洁
排版 / y²
讨论中国史
最后我想再谈一点感想,就是中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有过一个所谓「疑古派」,代表人物是顾颉刚、钱玄同这些历史学家,他们全面地质疑中国先秦以前的历史,全盘地否定中国的远古文明,并把商周以前的中华文明历史称之为神话。随着中国崛起,随着中国考古发掘的大量新发现,这个学派的影响早就式微了。
随着中国崛起,随着中国考古发掘的大量新发现,这个学派的影响早就式微了。
实际上,中国史学有个传统叫做信史,也就是说把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地下的文物结合起来,互相印证,成为真正的信史。
讨论「西方」史
我就想,我们的史学家能不能采用同样的精神,同样的标准去考证一下古希腊历史?我觉得我们崛起的中国不能老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要讲实事求是,至少应该用个大致一样的标准去考察欧洲的历史,考察古希腊的历史,看看古希腊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少可以被称为信史。我觉得我们要形成中国自己的西方学,形成自己的古希腊学,要为此打下基础。
比方说,我们知道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已经出版了十卷,它最早的版本到底在哪里?我请教了一位史学界的朋友,他说现在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残片是德国考古学家在1890年所发现的写在纸草上的文献,叫做《雅典宪章》。这个编号是叫纸草131,很有名的Papyrus 131。根据现在的考证,《雅典宪章》大概是公元二世纪的作品,但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它究竟是亚里士多德本人的作品,还是他学生所写。所以这个作品没有被编入《亚里士多德全集》,这个文献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其他亚里士多德作品的版本大都是12世纪以后的。也就是说,离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至少有1400年了。据说,当时中东地区有一个叫“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翻译运动,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但现在好像阿拉伯文的版本都找不到了。
首先我们来说几个事实问题:维为教授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十卷本》看样子还是苗力田老师编纂的中文版。亚里士多德作品集最早的版本是一位逍遥派学者Andronicus of Rhodes收藏并校订出版(见普鲁塔克的《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26.1),但这个说法被后世学者Jonathan Barnes(1977)反驳[54],他指出在Andronicus of Rhodes出版前主要著作已经流传于学界,而Andronicus of Rhodes的工作可能只是将其整合在一起。一个关键点是,因为Andronicus所收集的作品是亚里士多德未曾出版的、学派内部的文本,比如讲稿,所以这些作品反而得到了保存,而亚里士多德的公开作品却遗憾地散失了[55]。
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残篇,自贝克尔之后,经过许多学者的大力搜求,已经大大地丰富起来。特别是《雅典法制》的纸草在1890年被意外得发现,更使这种残篇的搜集工作具有了重大意义。
当贝克尔在19世纪末搜集材料出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时候,他除了15世纪后的印刷版本之外,还搜集了可以找到的所有希腊文手抄稿。诚然,这些手抄稿是一般是中世纪中后期的(比如12世纪),但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地点出土、保存,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确定它们可以指向同一个更古久的文本——对亚里士多德作品来说,这个古老文本通常被指认为Andronicus所编辑的合集。学者还可以根据一些抄本中出现的相同的错词、漏抄、特殊拼写等特征,来画出不同手稿的树状图,以锚定我们现有手稿中的哪些是最早的、互相没有影响的。Reynolds所著的《Scribes and Scholars》(1991)中对希腊罗马经典文本流传的具体历史以及考据方法有详细记载。这本书由苏杰于2015年译进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叫《抄工与学者》,如果张教授看不懂原文(这很有可能),笔者并不吝啬免费给维为教授邮寄一本译本。
举个例子:在贝克尔的版本中,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有六篇基础手稿,他将其列在了书中:
Kb Laurentianus LXXXI.11(10世纪)
Lb Parisiensis 1854 (12世纪)
Mb Marcianus 213 (14世纪)
Ob Riccardianus 46 (14世纪)
Ha Marcianus 214 (14世纪)
Na Marcianus Append. iv.53 (14世纪)
同样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传播过程并不是如张教授暗示的那样是希腊语-阿拉伯语-拉丁语这样单线的关系。实际上,虽然一些亚里士多德作品现在确实仅存阿拉伯语本,但是大多数从阿语译为拉丁语的作品后来都找到了希腊文抄本——它们保存在东罗马帝国,仅仅在西欧失传了。在我们以前文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生物学著作(牛津大学藏抄本)作为例子:根据Wilson(2011)的阐述,生物学著作在西方的首次出现是Michael Scot从阿拉伯语译本再转译为拉丁语。但是在13世纪,William of Moerbeke把它和其他大量亚里士多德著作直接从希腊语再译了一次。当然,阿拉伯语抄本也不是百无一用——它们在现代重建作品考据版时起到了极大的参考作用。总的来说,张教授的指控毫无道理。
这再次体现了张教授完全是用一种既无知又毫不在意的态度来看待历史,随意地拼接和扭曲它来达成自己的阐述目的。但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矛头对准的并不仅仅是与现代「西方社会」无关的「西方历史」。它更是在说,西方学界和社会大众都是盲目自大又缺乏判断力的白痴,或是竭力掩饰漏洞的伪君子、双标分子。这种「戳穿」行为直接是在攻击当下的「西方社会」。当然,这种攻击并不能真正影响西方分毫——这种话语完完全全是面向汉语听众的,加强他们心目中对「西方」的标签,使得他们认同张教授建构的「西方他者」的样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话语也试图使观众对 「中国主体」产生特定认知。
那么,为什么张教授代表的「中国主体」有着提出这一洞见所需的「勇气」和「洞察能力」?从张教授的话语中可以提炼出两点:长久的「文明优势」和当下的「崛起冲力」。所谓「文明优势」在本视频中呈现为一种因为自认「学术传统源远流长」而获得的「认识论优势」,倚仗所谓「信史」等优秀方法来俯瞰蹩脚的西方史学——这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毫无根据但鼓动人心。所谓「崛起冲力」,是张教授反复提及的「崛起」使得中国主体在权力话语上可以做到「赶英超美」——这种把学术探究吸纳入「政治挑战」叙事的做法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但也因其「立场先行」特质而大有受众。这两种「优势」不仅互相巩固,还是有逻辑连续性的:它们分别巩固了阐释中华主体「过去」和「现在」的一套偏颇的霸权话语。
标签化西方能够在读者眼中建构一个与其截然相反的「中国」的模样:以一种固化的认知模式来评判优劣,是「东方学」和这种「逆向东方学」的共同目的。张教授在视频下一节就呈现了一段精彩的实例。
张教授说:
相比之下,中国的典籍,比方说《左传》、《汉书》等等,虽然也是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才开始普及,但我们现在出土的一手文物很了不起,文献非常之丰富,明显比欧洲要多得多,要早得多。比方说,湖北郭店村的楚墓中所出土的《老子》竹简;我们的《道德经》有西汉初年马王堆的帛书;我们的《论语》有河北定州的西汉竹简;我们的《尚书》有清华竹简。这些都是公元前三世纪、四世纪、五世纪的东西,离我们古代先贤生活的时代非常近。
但是我个人也认为,我们也要注意另外一种倾向,不能轻率地否定古希腊,认为古希腊历史肯定是伪造的。古希腊历史的很多谜团,实际上我觉得还需要大量扎扎实实的研究。
注释:
期刊论文
孙钦善:《古代辨伪学概述》「上」,《文献》1982年第4期
钱玄同:《废话「废话的废话」》,《语丝》1925第40期
林沄:《真该走出疑古时代吗?——对当前中国古典学取向的看法,《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
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明报月刊》1981年第5期
素痴「既张荫麟号」:《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大公报·文学副刊》 1929年第57期
李长银:《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学术史的分析》博士论文 2013年
李长银:《导夫先路:梁启超与“古史辨运动”》,《北京社会科学》 2014年第12期
王晴佳:《顾颉刚及其“疑古史学”新解———试从心理、性格的角度分析》,《中华文史论丛》 2017年第4期
王本朝:《从复古到反复古:钱玄同的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8期
朱浩:《论析章太炎的“信史观”》,《历史学纵横》 2017年第3期
王红霞:《顾颉刚疑古辨伪思想的经学背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
李长银:《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古史辨运动”》,《史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5期
独角「既章太炎笔名」:《论经的大意》,《教育今语杂志》 1910年第2期
张越:《《古史辨》与“古史辨派”运动》,《学术研究》 2008年第2期
Arthur J. Evans:《The Palace of Knossos》,《The Annual of theBritish School at Athens》 Vol 6.January 1900
Arthur J. Evans:《The Palace of Knossos》,《The Annual of theBritish School at Athens》 Vol 7.January 1901
Arthur J. Evans:《The Palace of Knossos》,《The Annual of theBritish School at Athens》 Vol 9.January 1903
G. Wilson, A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Greek Manuscripts of Corpus Christi College,oxford (Oxford, 2011)
Coakley,John. (2004). Mobilizing the past: Nationalist images of history. Nationalismand Ethnic Politics. 10. 531-560. 10.1080/13537110490900340.
Ю.Н.Ефремов,Е.Д.Павловская:《Датировка "Альмагеста" по собственным движениям звезд》 . Доклады АН СССР1987, т.294, No.2
Ю.Н.Ефремов,Е.Д.Павловская“”:《Определение эпохи наблюдения звездного каталога "Альмагеста"по собственным движениям звезд》. Историко-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Москва, Наука1989, вып.18
Голубцова Е.С.,Завенягин Ю.А:《Еще раз о "новых методиках" и хронологии древнего мира》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83,No.12
Э. Харитонович:《Феномен Фоменко» «Новый мир» 1998, № 3
В.Л.Янин:《"Зияющиевысоты" академика Фоменко》
Henry D. Ephron:《"The JesonTablet of Enkomi》《Harvard Studies in Classical Philology》1961,Vol. 65
Jacqueline andVassos Karageorghis:《"Syllabic Inscriptions from Cyprus 1959-1961"》《Kadmos》 1962
书目
黎锦熙:《乐城集》 1947年铅印本
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 2006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2年版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释道宣:《广弘明集》四部丛刊初编上海涵芬楼影印明汪道昆本
姚振宗:《师石山房丛书》开明书店1936年版
葛洪:《西京杂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勰著、杨明照校注拾遗:《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 1959年版
廖莹中:《东雅堂昌黎集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释道世:《法苑珠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章依萍:《枕上随笔》北新书局 1929版
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 2010版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0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郑樵:《六经奥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路新生:《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顾颉刚:《宝树园文存》中华书局 2011年版
顾颉刚:《顾颉刚书信集》中华书局 2010年版
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 2010版
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中华书局 2010年
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中华书局 2010年
章学诚:《文史通义》粤雅堂丛书本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五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崔适著、张烈点校《史记探源》中华书局 2013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二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吕思勉,童书业:《古史辨》「第七册」上海出版社 1982年版
王学典:《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中华书局 2011年版
杨向奎述、李尚英整理:《杨向奎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 2003年版
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编:《抗战前十年之中国》龙田出版社 1980年版
钱穆:《钱宾四先生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8年版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版
顾颉刚编:《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
姜芬编选:《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年版
诸组耿编: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中华书局2013年
周作人:《欧洲文学史》岳麓书社 1989年版
孙照海:《民国史地期刊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
Leopold von Ranke:《The Theory andPractice of History》 edited by Georg G.Iggers and Konrad von Moltke,The Bobbs-MerrillCompany, Inc.,Indianapolis&New York 1973.
Leopold von Ranke:《Geschichten derromanischen und germanischen Völker von 1494 - 1514/Die Osmanen und diespanische Monarchie im 16. und 17. Jahrhundert》Herausgegeben von Willy Andreas, Wiesbaden:Emil Vollmer Verlag 1957.
Leopold von Ranke:《Deutche Geschichte imZeitalter der Reformation》 Duncker&Humblet,München und leipzig 1924.
Joan Evans:《Time and Chance》 London New York:Longmans,Green and Co 1943.
Πλούταρχος:《ΠΑΡΑΛΛΗΛΟΙ ΒΙΟΙ》ΖΗΤΡΟΣ 2005.
Barnes, Jonathan:《Philosophia TogataII: Plato and Aristotle at Rome》Clarendon Press 1999.
Barnes, Jonathan(1995).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ristotl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Reynolds, L. D.《Scribes and Scholars:AGuid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Greek and Latin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Wilson, N. G., A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Greek Manuscripts of Corpus Christi College,Oxford (Oxford, 2011) pp. 20-21, Plates43-46.
Ehrman, B. D.(2007).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 NewYork: HarperOne.
Στράβων:《ΓΕΩΓΡΑΦΙΚΑ》ΠΑΠΥΡΟΣ 1975.
Hjalmar Frisk:《Griechischesetymologisches Wörterbuch》Heidelberg : C. Winter 1960.
Robert Beekes:《EtymologicalDictionary of Greek》 Brill 2016.
(美) 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19年版
(英) 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2014》,刘永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Philosophia 哲学社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beikaoshenguojiao.scieok.cn/post/1906.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